□记者 张馨月
暑假期间,不少家长选择送孩子参加舞蹈培训班,期望孩子通过训练提升气质。
然而,当孩子们踮起脚尖、舒展腰肢时,一个看似寻常的舞蹈动作“下腰”却隐藏着极大的风险。
图源新华网
因下腰训练导致的儿童脊髓损伤会引起身体运动感觉丧失,医学上称为“儿童急性过伸性脊髓损伤”,俗称“下腰瘫”。
它如何悄然发生?
又将带来怎样的后果?
展开剩余84%记者结合真实案例与专家解读,为暑期学舞蹈的孩子敲响警钟。
噩梦:一个下腰动作改写的人生
“妈妈,我就去跳个舞,怎么会瘫痪呢?”7年前涵涵的一句哭问,至今仍像一根刺扎在家人心头。
当时7岁的涵涵是个亭亭玉立的小女孩,妈妈在暑假给她报名了舞蹈班,希望可以强化涵涵的优雅气质。但是在送涵涵去舞蹈班没多长时间,就发生了意外。
监控画面里的细节令人揪心:初次接触下腰动作的涵涵有些生涩,第一次尝试时勉强起身;随后,她又独自试了一次,却摔倒在地无法起来。此时,老师仅帮她翻了个身,未察觉异常,也未采取任何救助措施。
回家后,涵涵喊着腰疼,家长只当是肌肉拉伤,想着养几天就好了。直到她出现双下肢麻木、无法站立的症状,家长才慌忙将涵涵送往当地县医院,但谁知,医生的诊断结果让涵涵父母不能接受。
医生诊断涵涵为脊髓损伤导致的截瘫,之后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从县级医院到省级医院甚至最后跑到北京的康复医院,由于存在二次损伤且前期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一个简单的下腰动作导致涵涵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从此她的人生改变了。
与涵涵类似,近日,湖北省荆门市一名5岁女童在舞蹈课后出现腰疼、双腿无法自主站立等症状,送医后被确诊为T10-L1椎体水平脊髓损伤。
河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董留建表示,近几年,该科室共收治7名因为下腰舞蹈动作导致的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的孩子。
截至目前,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此类患者已超过50名。
警惕:患儿难以完全恢复至损伤前状态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等发布的《儿童急性过伸性脊髓损伤诊疗指南(2022版)》指出,近年来,随着参与舞蹈练习的儿童增多,儿童急性过伸性脊髓损伤发生率快速升高,下腰训练已成为儿童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
下腰动作会使脊柱各关节的压力明显增大 图源果壳
一个常见的舞蹈动作为什么会造成瘫痪这么严重的后果?董留建介绍,儿童急性过伸性脊髓损伤主要由以下原因导致:
生理脆弱性 儿童的韧带、肌肉力量薄弱,无法像成人一样有效固定脊柱,加之关节活动度大,若热身不足、疲劳训练或过度拉伸,极易引发急性前屈后回弹损伤。
脊柱与脊髓发育不同步 脊髓在3岁后基本停止生长,而脊柱随身高增长持续延长,形成“过伸空间”。当舞蹈下腰动作超出脊柱柔韧极限时,脊髓可能被过度牵拉或挤压,导致神经纤维断裂,引发截瘫。
损伤机制特殊 “下腰瘫”多为“无骨折脱位型脊髓损伤”,骨性结构顺势卡压娇嫩脊髓,造成损伤后又瞬间弹回,因此这种情况在影像上常常为无骨折脱位的表现,但其实脊髓已经受伤了。
此外,缺乏正确指导、姿势不当也是关键诱因。临床接诊案例显示,多数患儿恢复较好,但部分可能遗留瘫痪,难以完全恢复至损伤前状态。
董留建表示,“下腰瘫”的危害远超想象,会造成孩子双下肢肌力、肌张力受损,大小便失禁,压疮,抑郁等严重的影响。而5~10岁的孩子这个年龄段学习舞蹈的多,锻炼强度大,再加上上面的各种风险因素,因此面临“下腰瘫”的风险更高,在舞蹈练习中也更容易发生脊髓损伤。
“这类损伤很难完全恢复到受伤前状态。”董留建坦言,康复黄金期通常为3个月,最长不超过6个月,超过后好转的可能性极低,哪怕有些微进步,也难有质的提升。
《儿童急性过伸性脊髓损伤诊疗指南(2022版)》更明确警示:此类损伤高发于3~10岁儿童,70%为完全性损伤,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手段。
从出生前到成年,脊柱的形态变化 图源果壳
治疗:把握黄金8小时治疗窗
谈及“下腰瘫”救治时机,董留建特别指出,若能在8小时内及时进行大剂量激素冲击联合脱水剂应用,并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及早介入针灸、推拿等康复手段,部分患儿很快能够得到明显好转;而对于脊髓水肿较为严重的患儿,则需通过外科手术干预,如椎管扩大减压术。
另外,董留建表示“下腰瘫”治疗效果与损伤程度直接相关。症状较轻者,若能在24小时内规范用药,部分可获较好恢复;但重症患儿因神经损伤严重,治疗难度增大,预后效果显著下降。
预防:专业指导和规范训练是关键
科学预防“下腰瘫”,关键在专业指导和规范训练。董留建强调,预防“下腰瘫”需把握两大核心:
其一,必须有科学、专业的教练指导训练,避免盲目练习;
其二,训练前需充分热身,严禁在身体疲劳状态下进行锻炼。
“未做好充分热身准备、采用错误或暴力的练习方式,都可能导致孩子脊柱出现无骨折脱位,进而通过机械挤压损伤脊髓。”董留建介绍,临床中发现,在出现“下腰瘫”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是本身存在先天性的脊髓问题:脊髓栓系。
对于存在先天性脊髓栓系的孩子,董留建建议,这类孩子应该在练习舞蹈前到医院进行磁共振检查,提前筛查及时治疗,降低“下腰瘫”发生的可能性。一旦跳舞时发生意外,受伤的孩子应立即停止练习,第一时间平躺下来,避免二次损伤,在专业人员协助下及时就医,把握好最佳的治疗时间。
记者到某舞蹈机构采访时,一名舞蹈老师透露:“下腰训练需遵循科学进阶,先练肩颈灵活性,再逐步强化胸腰力量。同时要强调,技巧未稳定时,孩子绝不可在家自行练习。”她坦言,当前部分幼教机构师资专业性不足,建议家长选择正规培训机构,从源头降低风险。
国家卫生健康委建议,不推荐10岁以下儿童参加下腰训练等反复或持续过伸脊柱的运动。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练习,不建议儿童自行学习。如果想参与下腰训练,家长要先带孩子进行体检,有隐性脊柱裂、脊髓栓系综合征等脊柱先天异常的儿童不要学习。练习动作前要充分热身,然后缓慢进行脊柱后伸等动作。
从科学预防到及时救治,从专业指导到先天筛查,“下腰瘫”的防控需要家庭、舞蹈机构与医疗单位的多方协作股票配资公司平台,唯有如此,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牢安全防线。
发布于:河南省联合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