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静乐藜麦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品牌传播力分项指数2025年第二季度运行结果显示,本季度静乐藜麦品牌传播力指数回升至102.58点,环比上升1.16%,品牌知名度指数强势反弹至205.40点,环比增长2.44%,品牌公信度指数稳定在100点左右,整体呈现韧性增长与结构化突破态势。
图为品牌影响力指数(2022年Q1至2025年Q2)
数据来源:新华指数研究院
传播格局分化明显短视频平台主导增长
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静乐藜麦品牌传播呈现明显的平台分化特征。短视频平台成为增长主引擎,其中快手热度虽高位回调至211.53点,仍以同比18.7%增幅领跑;抖音热度回升至154.03点,终结连续三季度下跌趋势。社交平台方面,微博热度触底反弹至118.62点,微信生态维持监测初期135%以上基本盘,韧性凸显。但搜索端承压显著,百度搜索指数探底至56.81点,环比下降2.6%,暴露健康食品赛道竞品分流与场景化关键词布局不足的双重挑战。
图为抖音热度和快手热度(2025年Q2)
数据来源:新华指数研究院
本季度品牌传播动能的恢复主要得益于短视频矩阵优化及溯源内容深化策略。特别是“黑藜麦品种转化”“莫干山指数发布”等科技突破内容在短视频平台的精准投放,有效激活了年轻消费群体的互动意愿,形成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媒体传播呈现“全国化扩张、省内传播有短板”特征
从媒体报道维度看,本季度省外媒体占比攀升至85.2%,全国化扩张加速;省内媒体占比压缩至14.8%,本地化传播亟待补强。具体来看,央媒聚焦“黑藜麦品种转化”“莫干山指数发布”等突破,塑造“科技藜麦”高端形象;省市级媒体强化“专业镇300亿产值”产业叙事,推动“中国藜麦之乡”地域IP向消费市场高效渗透;地方媒体则通过“藜麦航天育种”“精品示范村建设”等报道巩固静乐藜麦作为区域经济引擎的产业地位。
图为媒体对静乐藜麦发文量统计图(2025年Q2)
数据来源:新华指数研究院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4月15日和5月12日成为本季度媒体报道高点。4月15日,山西新闻网发布的《我省自主选育的黑藜麦品种成功转化》引发全网关注,报道了山西农业大学董艳辉团队历时8年成功选育山西省首个黑藜麦品种“晋藜3号”并实现转化的突破性成果;5月12日,忻州网发布的《黄土高原风景线—忻州特色产品闪耀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报道了“新华·静乐藜麦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在莫干山大会发布,标志着静乐藜麦产业数字化进程取得重大突破。
消费者画像揭示精准营销方向
从消费者搜索画像看,30-39岁群体以31.52%的偏好度稳居核心消费层,20-29岁及40-49岁群体构成双翼支撑,三者合计占比超73%。女性对静乐藜麦品牌的偏好优势持续强化,搜索偏好度达56.08%,较男性搜索偏好度持续领先。从地域分布看,广东省对静乐藜麦品牌关注度最高,其次是山东省、江苏省和北京市,核心关注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稠密的北方及中原地区。
图为 2025年Q2藜麦用户年龄画像
数据来源:新华指数研究院
这一消费者画像表明,静乐藜麦已成功切入中青年健康消费市场,但需针对不同群体特点进行精准营销。特别是针对30-39岁家庭决策者,应强化藜麦“全营养矩阵”和“15分钟快煮”特性;针对40-49岁群体,应突出藜麦低血糖生成指数对慢性疾病的防控价值;而针对男性群体,则需将藜麦重塑为“即食高蛋白补剂”,扭转厨房场景认知错位。
品牌建设建议:补齐省内传播短板强化平台适配度
针对本季度传播特点,新华指数研究院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补齐省内传播短板,联动市级政府账号打造“藜麦文化周”专题,以方言短视频+本地KOL探店重构地域情感联结;二是强化短视频平台运营适配度,快手平台侧重深耕“三农叙事”,抖音平台聚焦精品场景创新,开发“控糖代餐食谱”“儿童营养餐”等爆款内容;三是强化激活品牌动能,针对省内市场以“藜麦文化节”为核心,强化本地消费习惯,针对省外市场依托电商渠道推出“15分钟快煮套餐”。
作为中国首个藜麦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新华·静乐藜麦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自2022年启动以来,已形成包含产业实力、发展质量、产业效益和品牌影响力四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的完整体系,为静乐藜麦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本季度品牌传播力指数的回升,标志着静乐藜麦在经历市场调整后靠谱的配资,正通过内容创新和精准营销重拾增长动能,为打造中国藜麦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奠定坚实基础。(韩燕)
联合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